【商务信息】坚持“小切口”谋突破 省商务厅培育口岸强县 全力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南网上新闻发布厅 时间:2025-04-03 13:16 阅读:166
4月3日,云南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向社会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俊出席发布会,就口岸强县方面的工作举措进行介绍。
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发展“三大经济”的重要载体、是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保障。加快实现省强民富业兴,关键在县域、潜力在县域。近年来我省各县(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24年,我省112个县(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3%;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的县(市)有4个,比“十三五”末增加3个;超过200亿元的县(市)有31个,比“十三五”末增加11个。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云南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记者:培育口岸强县是云南省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请问云南省商务厅支持口岸强县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马俊:
口岸强县的重点任务是发展落地加工、提升通关效能、增强市场活力。省商务厅认真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招商大会精神,坚持“小切口”谋突破,把优化口岸贸易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与企业需求、行业特点、地方禀赋有效衔接起来,创新推出强口岸贸易的政策举措。
在发展落地加工方面,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出台我省《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落地加工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二是推动落地加工产业发展。实施对落地加工企业厂房建设、改造、租用、设备购置、国内段物流费用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培育本地企业开展落地加工,吸引外地企业到边境地区投资兴业。在云南“单一窗口”上线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企业管理等特色应用。
在提升通关效能方面,一是坚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改造同步推进。逐步将快捷通、在途监管、5G智能单兵查验、一站式通关、非经营性运输工具管理系统、人脸全景画像系统等技术融入到口岸硬件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全过程。二是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实施“两步申报”“两段准入”“铁路快通”等便利化措施,对五类矿产品和原油进口实行“先放后检”,对边民互市进口落地加工企业的商品实施“直通式”通关。扩大“运抵直通”“场场联动”通关模式应用至河口公路、铁路口岸,将鲜活产品“附条件提离”拓展至全省陆路边境口岸。
在增强市场活力方面,一是强化边民能力建设。加强对边民的政策宣传和解读,引导规范发展边民互市贸易,推动边民参与进口、运输、装卸、经营、加工各环节,推动边民合作社与落地加工企业构建稳定的供货关系,培育边民职业经理人,推动“边民变电商”“边民变达人”。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引导商业银行为边民提供交易资金贷款服务,实施对边民贷款的贴息政策。三是强化改革创新。创新“边民互市+合作社(互助组)+落地加工企业”等多种发展模式。推广“多地备案、多区交易”的改革试点,加强经验交流和宣传推介,引导边民积极参与边民互市。
部分精彩问答,一起来看
↓↓↓
记者:我们注意到去年河口县域经济主要指标数据中,口岸的数字特别亮眼,呈现出人货两旺的景象。请问主要有哪些经验做法?
河口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朱宏:
2024年,河口县坚持以口岸经济总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货值分别增长37.7%和51.6%,增速均位居全省沿边口岸首位;出入境人员569.42万人次,蝉联全省对外开放口岸首位;县属外贸企业进出口总值增长75%,对红河州外贸贡献率超过60%。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4方面措施:
一是推动口岸通关从“翻箱倒柜”向“智慧机验”转型升级。货检方面,北山公路口岸作为全省第一批“智慧口岸”项目试点终验投运,实现国门安全、经贸往来、口岸运营、城市管理“四位一体”指挥调度及“多贸合一”验放,货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缩减至10分钟内。旅检方面,南溪河口岸联检楼建成投用,布设客流高峰实时预警系统、智能引导机器人等设备,启用旅客自助通道,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从河口口岸通关,单日出入境最高人流量超2万人次。
二是推动外贸商品从“低货值”向“高货值”转型升级。纵深推进以“两到底一平台”为重点的跨境物流体系改革,全面推行口岸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开设中越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服务专窗,为外贸企业降低单车次物流成本10%以上。抢抓释放历次中越联合声明红利,实现全国陆运首票进口越南鲜食椰子、全省首票药食同源商品砂仁、越南燕窝制品进口首单等多个“首单首票”顺利通关,全年新增22种进口商品,榴莲、中药材等高货值商品成为外贸新增长点,河口现已成为全国第四大榴莲进口地,进出口中药材居全国边境口岸首位,进出口农产品占全省的46.7%,居西部地区口岸首位。
三是推动边民互市从“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升级。在前端改革先行一步,主动适应全国边民互市改革趋势,先试先行出台《河口县深化边民互市贸易发展改革的若干措施》,有效保障边民互市“整进散出”改革平稳落地。在中端交易坚守初心,聚焦“边民增收”,创新实施“基层党组织+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互助组+边民+国有平台公司+市场主体”边民互市模式,带动本地备案边民人均收入增长130%,并向红河州49个边境村推广。在后端贸易拉长链条,创新边民互市“多地备案、多区交易”模式,带动红河州内其他边境县开展互市贸易和落地加工;在省内率先采取“一企一策” “一品一议”模式,推动互市贸易向落地加工延链,服务全省首家冷链落地加工企业落地,全年落地加工企业产值增幅达99.7%。
四是推动跨境电商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发展转型升级。我们以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为核心,构建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为企业提供跨境物流、海外仓储、产品出海等“一站式”服务。坚持多种业态齐头并进,在稳住9710存量的基础上扩展9610和9810增量,实现葡萄、草莓、石榴等红河州特色单品以跨境电商模式走俏海外,全年鲜葡萄出口增长71.8%。用好现有3个国际直播区,推动跨境电商“展仓播”一体化发展,跨境电商直播销售额近亿元,园区交易额连续位居全省四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前列。